|
Q:灯管有可能做到180lm/w吗?样板而已,大货才是重点. n6 a- v: M' [% T/ k& F
A:目前只能做到140lm/w,大货140-145LM/W会比较稳定。
1 ]. V6 b% ?4 ~" q" t如果不计成本180180lm/w也可以
( a- q2 P2 ~& \' W: LQ:隔离的吗?
2 s g W, f" Y; ?4 lA:高光效都是非隔离的,隔离做不到的,电流太大.灯珠的发热,越大,光效越低.
8 g, E" x* X$ N! \Q:什么方案?, B2 ~% z5 L' c" u1 m- {
A:整体的,飞利浦T8,就是非隔离,电压搞到400W,电源的转化效率95,电流也就50毫安,2835,全串。
* ?# r9 F4 p0 R" J1 i I, j. h# s我们目前的T8电源输出150V,光效140,如果用好材料+用400V电源的话是可以的
) a- w4 h( [1 Y/ S: _Q:全串万一死珠不报废了?并联稳妥点
$ M) p% ^. c6 }0 JA:那就要看灯珠的质量了,就算你并联,做的不好,也有死灯的。到时候大电流嫁到其他灯珠上,一样的死。
$ |6 e, j2 p V比如说:12串10并的灯板,2835电流50毫安,如果死了一串,那么500毫安的电流就加到其他9串,电流一大,灯珠死的更快,一样的道理。
/ Z. c' L" m- d目前大批量出货的,一般都是 140,如果再高好要付出成本的代价
W: }6 e* X4 ?6 nQ:相对而言并联还是比全串好。一起死的话,并联长命一点。
* c" G+ C$ p: d9 X' S. B5 |0 ^A:以前不是听说用COB的来做,说光效很高,COB也是串联,一个道理
8 {0 L5 Z O5 O) M; d* T相对而言并联还是比全串好可有实际证据?; z' [! A- |! b* r& H# u$ K& h4 @
现在都是主流多串的。并联数是在减少的。你可以看看你们公司的设计产品就知道了
0 W3 t1 |& ?0 Y8 B& w# O! d全串还是并联看来都是取决于灯珠的质量好坏。" @+ n+ k2 g) `6 g# h; }0 C
把以前的和现在的做对比,你就会发现,以前的并联数多,现在的并联数少。1 r9 C* q3 ?% O D& Q( R; |" y
以前是为了安全,基本都是隔离方案,现在非隔离方案多,各留的电压低,电流高。但是成本那是杠杠滴
3 b) R. o& O. o同等条件,灯珠和灯板相同,光效高,一定要用非隔离,隔离的电源率88,非隔离的可以做到95,在加上整体的电流不一样, 隔离的整体电流高,热损耗大,非隔离的电源小,热损耗低。故转化率高,故光效高。# u- n' O! W# p" u' z
与非隔离做对比,如果用隔离来做,T8的光效一定做不到140,能做到120就很不错了,估计有点悬。! K8 I$ d# A9 {2 X1 H6 L+ ]6 R: R
非隔离是趋势,,现在连工矿灯都开始用非隔离了,我知道的就有一家,大公司,欧司朗。8 S2 ~. y; h4 y& C/ A( N
集成,模组化是味蕾的发展方向。4 E; [' o9 E) ~. @4 P R) W
现在外壳绝缘性好,电流也低,非隔离过认证的方案也成熟,真心没必要用隔离的。0 O* B1 a# z4 W
面板灯用非隔离,内置在灯里面,现在的厂家是杀的天昏地暗,小功率尤为明显。然后朝大功率衍生。
) C( d% W! Y3 F! x |
|